原本以为圈内的小伙伴有听过……既然还是有疑问,那我们今天来捋一捋腾讯几个比较经典的故事。不过,小胖还是要先说明一下,文章中关于故事的素材都是通过互联网收集,是真是假这里不做评论,如果有小伙伴比较清楚的话也可以留言说明一下。
故事一:从被仲裁到11万美元收购qq.com
话说当年!1999年1月,腾讯横空出世使用的是OICQ这个品牌,注册并启用了oicq.com和oicq.net。而当时在国外非常火爆的同类应用是ICQ,毕竟是国产品牌符合国人语言习惯,很快就火爆了全国,于11月注册人数超百万,也就是在这个时间里腾讯遇到了野蛮生长中的第一个难题。
而且,还是方面的难题。
因为在1999年8月和9月期间,腾讯曾收到两封国外的投诉信,来信者正是国外的竞争对手ICQ(美国在线icq.com)。信中用严厉的措辞,愤怒地表示:腾讯于1999年1月26日注册的oicq.com和1998年11月7日注册的oicq.net,严重侵犯了其知识产权,并要求腾讯无条件将这两个转给他们。
由于这段时间腾讯正在野蛮生长时期,估计马老板和员工们也都非常忙,并没有太过于在意这两封邮件,直到后来发现事态不对的时候,才急忙找了律师应诉,结果可想而知。
惨败!
腾讯注册的两个于2000年3月21日,被强制要求归还给了美国在线。
一年多的努力和苦心经营,付诸东流。这也许对当时的腾讯带来了极重的打击……迫于无奈,只好启用新tencent.com和tecent.net(目前tencent.com是腾讯集团的。)
据资料显示,腾讯在2003年主动发起对qq.com.cn和qq.cn这两个的投诉,也输了。小胖特意查了下这两个,目前qq.cn在“中国联合网络通信公司黑龙江分公司”的手里,另外的qq.com.cn是在腾讯手里(或许是后来又买回来、要回来了?)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腾讯开始寻找qq.com,并且表示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也要拿下,因为如果一直使用tencent.com和tecent.net那无疑等于是放弃了QQ这个品牌,损失更加惨重!(看看人家,多注重品牌,再看看人家现在的成就)。
有道是:“星光不负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也许是腾讯这种坚持感动了幸运女神,又或许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时隔三年,腾讯终于等来了那个属于它的品牌——qq.com。
qq.com是怎么回事?这是一个叫罗伯特·亨茨曼(音)的软件工程师,他当初注册这个的时候还没有QQ这个品牌,也就是说想要通过仲裁投诉要回来是不可能的事情。这位软件工程师把qq.com在交易平台上挂了200万美元,emm,重点是他觉得自己挂得太贵了。
可能是当时国际交流和信息不对等的原因,当腾讯找到他的时候,这位可爱的软件工程师根本就没有意识到qq品牌和自身的价值,居然从200万美元自己主动降价到了11万美元([doge]表情)。
我其实比较想知道这位工程师现在在干嘛,他现在回想起来会不会后悔,曾经有一个大馅饼掉在他面前,可他只掰了一小块。
就这样,腾讯花费了10万美元+1万美元的律师费,获得了一个非常匹配品牌的超极品。
故事二:主动挑衅的f**ckqq.com(敏感词已屏蔽)
根据江湖传说,在2010年的时候,腾讯和360公司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相信大家还记得当初右下角的弹窗出来一段“艰难的决定”。可偏偏就在这个时候,一个敏感的居然主动碰瓷当时已经是互联网巨头的腾讯。
有眼尖的网友发现f**ckqq.com这个居然跳转到了360公司的,这一下无疑是火上浇油了。俗话说,江湖事江湖了,有矛盾咱们产品上见真章,直接打脸、侮辱品牌这种手段可就太不讲道义了,你说是不?
迫于无奈,360公司的董事长周鸿祎只能出来澄清。
而过后,f**ckqq.com的持有人也出面在微博上公开向周鸿祎道歉,这事就这么过去了,该后来还搭建了情趣用品的平台“发Q”,嗯~~qq有“情趣”的意思,至于前面那个单词就不用解释了吧。
虽说事情过去了,但这种对品牌的负面影响在后面很长一段时间里让人们不自觉地谈到某个和腾讯的关系……这事怎么能过去呢?
八年后,可能是越想越气的腾讯一纸诉状提交到了亚洲争议解决中心香港秘书处。
一个月后,腾讯拿到了f**ckqq.com这个,但是估计是雪藏不会启用的。
我们从故事中也不难看出:
第一,腾讯是一家非常重视品牌的企业,早在2003年就四处找品牌了;
第二,一个能够给品牌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第三,不要随便拿自己的去碰瓷大品牌,容易被仲裁。